由于不能改变房屋结构,历史建筑的消防设施改造令人头痛。日前,民主党派人士建议,对于如何改造,政府要予以指导,避免老房子因穿不上防火衣而深陷火灾隐患。
目前,上海的历史建筑分几类。其中,法定保护建筑、保留历史建筑、一般历史建筑不得随意改造或拆除。二级以下旧里、解放后建造的房屋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后,因不具备保留价值,可以实施改造或拆除。由于很多历史建筑于解放前建成,绝大多数不符合现行的消防规范。由于这类建筑多为保护建筑,按规定不能拆建或改变房型结构,因此无法实行彻底的消防改造。这种房子最多只能小修小补。民建成员盛时恩认为。
因此,对属于保留建筑的民居进行维修时,在不破坏房型的前提下,相关部门会结合旧区改造,推行一些防火安全措施。比如,在厨房等有明火的地方,安装消防喷淋装置;定期更换楼内的老旧电线;为每户人家发放小型干粉灭火器。
对于部分作为公用的保留建筑,政府也投入了消防设备。比如,卢湾区田子坊由老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,增加了消防栓等设备。不过业内人士认为,这些补救措施的作用仍是有限的,政府还应从制度上入手,消除火灾隐患。建议出台相关规定,不符合消防规范的房屋,不得批准用作商业用途,避免人多聚集,酿成事故隐患。致公党党员方宇清说。